js333国际线路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当代小说家弋舟、周瑄璞来我院举行文学对谈
2018-06-19    浏览次数:


615日上午9:30,受我院邀请,当代小说家弋舟、周瑄璞于js333国际线路审美文化报告厅举行题为《文学与故乡——故事从哪里来》的文学对谈。

周燕芬教授为全院师生介绍了弋舟与周瑄璞两位作家。 弋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郁达夫小说奖、首届中华文学基金会茅盾文学新人奖、敦煌文艺奖等文学奖,并获得《青年文学》《十月》《当代》《西部》《飞天》等刊物奖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小说家提名著有长篇小说《我们的踟蹰》,小说集《刘晓东》《丙申故事集》《丁酉故事集》等。周瑄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js333国际线路签约作家,在《人民文学》《十月》《作家》《芳草》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著有小说《夏日残梦》《疑似爱情》《多湾》《骊歌》《房东》等。

首先,两位作家针对文学中故乡这个主题进行了讨论。周瑄璞认为,因为地域的限制,很多小说家的创作题材都离不开故乡这个词。她认为必须与“故乡”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才能写出较好的“故乡”题材的作品。她指出,在新的时期,很多作家都提倡以新的视角和新的写作模式来描写故乡,但是要打破旧有的写作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谈到文学与故乡的关系时,弋舟说,故乡这个主题成为文学题材重要的一部分,是社会从农业社会突然过渡到工业社会所造成的结果。在这类作品中,作家的记忆经验经常与读者的生活经验产生隔阂。因此,当下亟需一种新的叙写方式和渠道,去打破旧有的“故乡”写作模式,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读者的需要。

周燕芬教授作为一名现当代小说研究专家,她认为故乡其实是人的一种庞大生命记忆,作家写作故乡,是在破译自身的一种生命情感密码。弋舟没有这种对故乡的强大生命记忆,所以他的作品里呈现的是当下的社会历史,他的写作与旧的乡土描写模式是断裂的。而周瑄璞却继承了这种旧有的故乡写作模式,所以两位作家的写作模式和风格有很大的差异性。但是未来当代文学如何发展,“故乡”这种文学写作模式将出现什么样的改变,还要看历史和社会如何发展。

对于文学的故事是如何产生的这个问题,弋舟以为,故事从语言中来,语言是决定故事成败的关键因素。周瑄璞却认为文学故事从生命中来。人进行写作就是在寻找生命中的某种源头,好的作家就是在写作中替人物和故事取得应有的通行证。王鹏程老师在听了两位作家的观点后说,故事从作家的童年记忆中来,与作家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生活方式决定了故事的构造,更影响着作家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

除此之外,座谈会中,两位作家与在场师生还针对同学所提出的文学的虚构与非虚构、70后作家如何定位自己的身份属性、70后作家写作中是否存在乡村——城市的断裂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王鹏程老师对本次座谈会做总结。最后,他代表全院师生对两位作家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