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333国际线路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复旦大学郑利华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2020-12-03    浏览次数:

11月30日上午9,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郑利华教授应邀做客“锦熙讲堂”,我校长安校区js333国际线路第一会议文学史研究路径刍议”的学术报告,华东师范大学汤志波副教授、复旦大学龚宗杰副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师海军副教授以及我院郝润华教授、成明明副教授、杜学林博士和周喜存博士等师生五十余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由文学院副院长杨遇青主持

郑利华教授的报告主要探讨了五个问题。一是价值评判问题,他指出,此前文学研究往往取径于社会历史批评法,突出对正面思想内容的发掘,从而导致了对某些文学文本、艺术审美等的忽略,并以唐寅为例,得出“背景不能成为解读诗歌的唯一方式”的结论。是文学史的分期问题,郑利华教授指出,以王朝更迭来划分文学史虽然清晰,但历史发展与文学发展实际并不一致,民国时代的学者尝试以文学发展来对文学史进行分期,虽不成熟但仍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三是文学史时间与空间关系问题。郑利华教授以晚明对苏东坡作品关注度为例,说明文学史的运动是过程式的。并通过清代流人文学、行旅文学等具体案例表明,指出地域环境的改变、流动会明显改变文人心态。是文本经验问题郑利华教授鼓励同学们要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去积极发现新问题。五是借鉴他者问题。郑利华教授认为积极关注与借鉴海外研究成果,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的思路,比如日本学者松浦友久从节奏的角度来分析七言诗为何晚于五言诗出现、吉川幸次郎从精神史角度解读宋诗都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路径

随后汤志波副教授在发言中强调用西方的理论体系来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打破陈旧的思维模式龚宗杰博士表示我们应借鉴其他学科如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并就如何理解古文、如何进行文本细读提出了自己独到深刻的看法。

三位学者发言结束后,同学们针对报告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得到了各位老师的详细的解答。提问环节结束后,js333国际线路郝润华老师对报告进行了点评,表达了对郑教授的感谢以及对青年学者的殷切希望。成明明副教授在发言中认为西部与东部院校应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后杨遇青副院长与会同学提出期盼和要求,鼓励大家放宽视野,破除学术壁垒,多学习借鉴艺术、美学、宗教等各方面知识,提升学术水平。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李毓瑶供稿)